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华为光伏逆变器服务商    

华为逆变器|华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华为逆变器配件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姚经理
  • 电话:18520143666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首页 > 新闻中心 > 2025年新能源市场央国企“断舍离”现象分析!
新闻中心
2025年新能源市场央国企“断舍离”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5-11-08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一、交易规模与主体特征

  1. 交易规模与频率
    2025年,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京能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国企在北京、上海产权交易所密集发布新能源资产转让信息,累计完成82起交易,总金额超50亿元,交易规模与频率创历史新高。

  2. 交易主体结构

    • 国家电投:以16起交易居首,转让主体包括五凌电力、中电国际等旗下新能源公司,68.8%为合资公司。例如,其以2.77亿元出售国家电投集团通道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 三峡集团:转让标的总价超13亿元,包括以6.4亿元向博赛矿业出售重庆天泰能源41%股权,以及出售9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含与晶澳、禾望等合资公司)。

    • 京能集团:旗下京能国际等公司出售12家子公司股权,其中7家辽宁阜新新能源项目公司以48.94万元/家的统一价格打包转让,资产总额最低仅0.011万元,且要求受让方“一并吞下”。

    • 其他主体:中国电建、东方电气、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亦通过剥离低效资产优化组合,如东方电气以9.29亿元出售木垒东新新能源51%股权。

二、核心驱动因素

  1. 政策导向:国企改革深化与“两非”“两资”剥离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资委要求央企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非)和“低效资产、无效资产”(两资)。例如:

    • 国家电网通过无偿划转国电南瑞股权,将管理层级压缩至4级,精简法人户数790家。

    • 国家电投转让低效项目后,资金转向海上风电、零碳园区等新业态,计划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75%。

  2. 行业转型: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 收益率下降:光伏组件投标价降至0.608元/瓦,风电、光伏项目以0.1954元/千瓦时的下限成交,导致早期项目盈利无法支撑估值。例如,江陵县协鑫光伏市盈率达5867.27倍,但净利率仅1.03%。

    • 技术迭代压力:TOPCon、HJT等高效技术普及,使早期项目发电效率落后,新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门槛提升,落后产能遭淘汰。

    • 消纳与市场风险:电力现货市场推进、消纳压力凸显,间歇性发电缺陷暴露,项目收益率波动加剧。央企通过剥离低效资产,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3. 战略聚焦:优化资产组合与核心赛道

    • 国家电投清理1.2吉瓦低收益户用资产,转向“大基地+绿电制氢”。

    • 中石油将20吉瓦新增量全部与油气田用能替代、绿氢结合,成立“油气区新能源事业部”。

    • 部分被转让项目仍在盈利,但央企选择退出以聚焦核心业务。例如:

    • 央企通过“新能源+主业场景”融合规避单一项目风险,同时为传统业务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1. 竞争格局规范化
    央国企剥离低效资产后,行业资源向高效清洁项目集中,推动竞争格局向规范化和高效化发展。例如:

    • 中核集团通过“核电+光伏”模式,在海南昌江核电配套1吉瓦海上光伏项目,化解光伏出力不稳定难题。

    • 国家能源集团设立80亿元处置基金,计划2025年下半年出清1.5吉瓦分布式资产,并绑定“地方国资回购/险资接盘”条款确保变现。

  2. 风险防控与差异化竞争

    • 央企通过多种措施将风险点转化为竞争力,如签订电价波动保险、试点隔墙售电锁定合同价、应用电力期货套保工具等。

    • 建立“风险容忍度”动态模型,当项目资本金IRR预测低于7.5%或现货电价连续3个月跌破0.1元/度时,自动触发“投资熔断”。

  3. 国际合作与全球竞争力提升
    经济学家余丰慧指出,未来央企将加大对高效清洁项目的投入,并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8520143666
  • 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