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已正式启动2025-2026年新能源增量项目机制电价竞价工作,竞价范围为2025年6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间全容量并网且未纳入机制执行范围的新能源项目,电价竞价区间为0.2-0.3844元/千瓦时,执行期限12年。
一、竞价核心规则
竞价范围
覆盖2025年6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间全容量并网的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且未纳入过往机制执行范围。电价区间
上限:0.3844元/千瓦时(与安徽省燃煤发电基准价一致)。
下限:0.2元/千瓦时。
定价逻辑:综合成本收益、绿色价值、市场供需及用户承受能力确定。
机制电量分类
风电:装机容量(交流侧)×1800小时×85%;
光伏:装机容量(交流侧)×1100小时×85%。
竞争性配置项目(含配储的6MW以下地面光伏电站):机制电量上限63亿千瓦时。
其他项目:机制电量上限27亿千瓦时。
申报限制:单个项目申请机制电量不得超过年上网电量的85%,计算公式为:
执行期限
入选项目执行期12年,投产时间在2026年1月1日前的,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投产时间在2026年1月1日及之后的,自投产次月1日起执行。
二、关键操作要求
保函要求
保函金额不低于项目装机容量、年合理利用小时数(风电1800小时、光伏1100小时)、燃煤基准价(0.3844元/千瓦时)三者乘积的5%。
保函自申报投产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少9个月,单个项目保函金额不低于0.1万元。
申报充足率
竞价申报充足率为120%,若申报电量不足,机制电量规模将按比例缩减。边际出清确认
若入选电量低于申报电量的50%,申报主体需在竞价结果公示次日起1日内确认是否纳入机制,逾期视为放弃。
三、政策背景与目标
政策依据
依据《安徽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皖发改价格〔2025〕505号),推动新能源电价市场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改革目标
通过竞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新能源项目合理布局。
保障新能源项目收益,同时控制用户电价负担。
推动储能配套发展,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四、实施影响
对开发商的影响
竞价上限0.3844元/千瓦时为收益提供保障,但下限0.2元/千瓦时要求项目具备成本竞争力。
机制电量占比限制(85%)促使开发商优化项目运营策略。
对市场的影响
分类竞价(竞争性配置 vs 其他项目)有助于区分项目质量,优先支持技术先进、配套完善项目。
12年执行期为项目提供长期收益预期,增强投资信心。
对用户的影响
通过市场化竞价控制电价上限,避免用户电价过度上涨。
促进新能源消纳,减少弃风弃光,间接降低用户用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