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光伏行业已进入深度整合阶段,组件环节的兼并重组正在加速推进,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行业背景:洗牌加速,组件环节成焦点
产能过剩与价格暴跌
2025年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达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组件价格较2020年高点暴跌超60%,全产业链面临“量价齐跌”困局。技术迭代倒逼整合
N型电池技术(TOPCon、HJT)快速替代P型电池,TOPCon电池市占率从2023年的23%跃升至2024年的71.1%。到2027年,N型电池产能占比将突破85%,PERC电池产能将淘汰超300GW。技术落后企业面临被整合的命运,而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政策驱动出清
分布式光伏并网政策、电力现货市场改革、强制配储等政策组合拳,正在改变行业规则。例如,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曾现0.03元/度的“地板价”,倒逼企业重估收益逻辑。政策性出清为头部企业提供了并购机会,特别是电网承载力较强、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绿区”市场。
二、组件环节兼并重组案例:头部企业扩张与二三线企业出清
通威股份收购润阳股份(终止但影响深远)
交易背景:2024年8月,通威股份宣布拟斥资不超过50亿元,通过增资并收购股权的方式,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润阳股份拥有上游工业硅到终端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美国、泰国、越南等海外区域拥有产能及市场积累。
终止原因:2025年2月,通威股份因润阳股份海外工厂停产及陷入专利诉讼等问题,终止了收购计划。但这一案例仍被视为光伏行业兼并重组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的意图。
隆基绿能垂直整合
隆基绿能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从硅片到电站的全流程管控,垂直整合模式使其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这种模式正在组件环节复制,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从电池片到组件的一体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三线企业破产重组
2025年以来,江苏涌泉光伏、极晟(浙江)光伏、黑龙江壮景光伏等40余家企业相继退市或破产重组。华东重机旗下华东光能科技(亳州)有限公司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其10GW TOPCon电池片项目未能落地。这些案例表明,组件环节的落后产能正在加速出清。
三、未来趋势:组件环节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化
技术驱动并购
随着N型电池技术成熟,组件环节的并购将围绕技术互补展开。例如,同时布局BC、钙钛矿叠层技术的企业,估值溢价普遍超过50%。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快速填补技术短板,获得专利壁垒和人才储备。全球化布局加速
欧美碳关税实施和本土化制造要求提高,中国光伏企业正加速海外布局。隆基绿能马来西亚基地产能扩建至8GW,通威股份在欧洲市场豪掷10GW N型电池产能。这种全球化布局需要并购当地供应链和市场资源,组件环节的海外并购将成为重点。区域市场整合
华东、华南等电价较高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并购活跃;西北大型地面电站则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开发。特别是拥有特高压外送通道的“沙戈荒”基地项目,成为并购热门标的。到2027年,分布式光伏市场集中度将提升至40%,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将达75%。
四、结论:组件环节兼并重组已进入高潮期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从粗放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组件环节的兼并重组是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升级、市场扩张和全球化布局,而二三线企业则面临被整合或淘汰的命运。预计未来2-3年,组件环节的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