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2025年8月1日对进口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同时对进口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涉案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以下是详细介绍:
调查背景与目的
历史沿革:美国对华晶体硅光伏产品的贸易限制始于2014年。当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5年2月18日正式实施征税令。2020年1月2日,美国发起第一次日落复审调查,并于同年5月6日作出肯定性终裁,维持原有措施。
当前调查目的: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调查主体与程序
发起机构:美国商务部负责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审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负责产业损害评估。
时间节点:
利益相关方需在公告发布后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应诉登记。
2025年9月2日前向ITC提交回复意见。
2025年10月10日前就回复意见充分性提交评述。
调查范围与对象
产品范围:涵盖进口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包括电池、组件及模块),以及进口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同类产品。
地域范围:中国及中国台湾地区。
潜在影响与行业反应
对华影响:若调查维持现有措施,中国光伏企业出口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可能加剧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倒逼企业加速海外布局或技术升级。
对美影响:美国国内光伏产业可能获得短期保护,但长期来看,贸易壁垒可能阻碍技术交流与成本下降,不利于清洁能源转型。
行业反应:中国光伏企业普遍表示将积极应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同时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