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目标:
背景: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旨在通过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促进能源转型、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
目标:在56个县(市、区)全面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经验,科学布局、有序开发,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施措施与要求:
电网企业责任:优化内部流程,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农村电网投资与改造,提高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市场化管理:尊重农民意愿,禁止指定经营主体、强制配套产业或垄断开发,保障农户利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运行维护:鼓励设立村、镇能源服务站,利用专业力量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与安全生产监管。
进展与成效:
试点成果:56个县(市、区)已实现试点目标,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显著提升,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新势力”。
装机规模:截至2024年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光伏发电装机的42%,其中中东南部地区新增装机中分布式占65%。
挑战与应对:
挑战:需平衡电网承载力与光伏消纳能力,避免垄断开发,保障农户利益。
监管措施: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会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及时受理投诉,维护合法权益。
未来展望:
持续推动:2025年支持中东南部地区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探索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
政策储备:研究光伏电站升级改造、离网式风电及光伏制氢支持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民生保障: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持续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在政策设计、实施路径及未来规划上均具备系统性布局,旨在通过分布式光伏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国家能源局“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深度解析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背景: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3月1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旨在通过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
核心目标:
在56个县(市、区)全面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经验。
引导农村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实现就近接入和就地消纳。
加强配套电网改造,保障分布式光伏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措施与要求
电网企业责任:
优化内部流程,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
加强农村电网投资与改造,提高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市场化管理:
尊重农民意愿,禁止指定经营主体、强制配套产业或垄断开发。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农户利益。
运行维护:
鼓励设立村、镇能源服务站,提供专业化服务。
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与安全生产监管。
三、进展与成效
试点成果:56个县(市、区)已实现试点目标,分布式光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新势力”。
装机规模:
截至2024年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光伏发电总装机的42%。
中东南部地区新增光伏装机中,分布式占比达65%。
四、挑战与监管
主要挑战:
平衡电网承载力与光伏消纳能力。
避免垄断开发,保障农户利益。
监管措施: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会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加强监管。
及时受理投诉,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五、未来展望
持续推动:
2025年重点支持中东南部地区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
探索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
政策储备:
研究光伏电站升级改造、离网式风电及光伏制氢支持政策。
促进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民生保障:
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六、典型案例与创新模式
“沙戈荒”大基地建设:如宁夏腾格里新能源基地,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
海上光伏项目:如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殖”。
“水风光蓄”一体化:如青海玛尔挡示范基地,通过多能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七、政策意义与影响
能源转型: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促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双碳”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不仅加速了农村能源结构转型,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