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补作业!2025年须完成超70GW装机,这些项目要抓紧了!”这一表述反映了当前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发展紧迫性。以下是对该表述的详细解读:
一、光伏发电领域
背景与目标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光伏发电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都在加快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进度,以确保完成既定的装机目标。
完成情况与差距
截至2024年底,已有20个省(区、市)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四五”装机目标。
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完成目标,其中山西、贵州等地与既定目标相差较大,分别相差15GW和11GW左右。
重点省份情况
山西:截至2024年底,山西光伏累计并网容量为3476.8万千瓦,在全国排第十三位。近年来,山西集中式光伏成为装机主力,但受电力市场交易、光伏用地政策调整、电网消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山西正通过废止不合规项目、竞争性配置新项目等方式,加快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贵州:受自然环境制约,贵州开发光伏项目存在一定难度。土地是限制贵州光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贵州也清理了一批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项目。但贵州仍在努力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以确保完成“十四五”目标。
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也在积极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下发新能源指标、公布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二、新型储能领域
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正加速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区域分布
华北地区装机规模占比最大,占全国30.1%。西北地区占25.4%,华东地区占16.9%,华中地区占14.7%,南方地区占12.4%,东北地区占0.5%。
应用场景
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电源侧,新型储能可以作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配套储能设施;在电网侧,可以用于削峰填谷、调频调峰等场景;在用户侧,可以用于家庭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领域。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也在加快工程化应用步伐。
政府正通过出台专项行动方案等方式,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应用拓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疯狂补作业!2025年须完成超70GW装机”的表述反映了当前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发展紧迫性。各地正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确保完成既定的装机目标。同时,新型储能领域也在快速发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